首页 >> 健康宣教 >> 健康教育 >>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健康教育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发布时间:2010-03-18 〖 字体大小:
资讯概述:

目录

   1、  现状:危机四伏
   1、1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1、2    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2、   溯源:滥用严重
   2、1    医药界的非理性使用
   2、2    农业和畜牧业的非理性使用
   3、 对策:合理控制
   3、1    加强临床合理用药
   3、2    实行药品分类
   3、3    依靠国家政策力量
   3、4    WHO的全球战略


  1、现状:危机四伏
  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
其中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也就成为临床最广泛使用的药物之一。抗菌药物尤其是抗生素的发明和应用是20世纪医药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0年代磺胺药的合成成功,为人类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有力的武器。1928年青霉素的发现,1942年的大量生产,为抢救二战众多伤病员发挥巨大的作用。青霉素、原子弹、雷达并列为二战三大发明。
    人类应用抗菌药物有效地治愈了各类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卓有成效地降低了各种严重
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进而掀起了抗菌药物的研发与广泛应用的高潮。20世纪中叶,已上市
的抗生素原料已达500多种 。

    人类在抗菌药物开发应用所获巨大成就面前,开始藐视感染性疾病的危险,对抗生素与合
成抗菌药物的应用也变得为所欲为。
    20世纪70年代后期,有人曾声称对“传染病的研究总算告一段落。现在最重要的事就是
研究癌症和心血管病。
    但这种自信很快就被严酷的事实所打碎,人们发现一些原本容易治疗的细菌感染性疾病
现在有了新的变化,原本有效的抗生素或合成抗菌药物已经不再能控制感染了。
    致病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的事实很快就被证实,而且一些致病菌耐药性发生和传播的势
头令人瞠目。


  美国Pinner RW报道
  尽管强有效的抗菌药物使用于临床,1980~1992年感染性疾病总的死亡率增加39%呼吸道感染的死亡率增加20%败血症的死亡率增加83%

  1、1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据统计,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青霉素G的耐药率,在20世纪40年代初仅1%,到上
世纪末则飚升为90%。一种耐药性极高、致病性极强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美国1974年的分离率为2%,而到上世纪末则迅速增至40%。成为导致医院内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日本1999年报道院内金葡菌感染MRSA占60%-80%。同年,欧洲不同国家间MRSA发生率最低的不到1%,最高的可达80%。我国各地波动在20%-80%。2001年中华医学杂志发表了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1998-1999年9个地区13家医院住院感染者中MRSA发生经为28%,社区与院内感染MRSA发生率分别为22%和82%,可见院内感染明显高于社区。与此同时,另一种导致严重社区感染的耐药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亦迅猛发展。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用药最早发现于60年代中期,但引起注意的是1977年在南非首次发生PRSP引起的肺炎暴发性流行。此后,世界各地不断分离出PRSP,且分离率明显上升,特别是某些欧洲国家已高达40%-70%。上世纪末,我国大城市医院抽样调查PRSP分离率为22.5%,而在美国其分离率高达33.5%,且由该耐药菌感染致死的病例逐年增多。由淋球菌所致淋病原本经青霉素G治疗可望迅速痊愈,而现今淋球菌对之已产生耐药性,青霉素G已难控制其发展迁延。根据1998年WHO西太平洋地区16个国家淋球菌耐药性监测报告,耐药菌最高的是韩国,89.6%,
其次是菲律宾,为82%,再次是越南,为76.6%,蒙古为70%,中国香港为69%,中国亦达62.2%,新加坡为59%。该调查还显示,西太平洋地区13个国家除斐济、所罗门群岛外,有11个国家出现淋球菌对喹诺酮类药的耐药性,发生率最高的是菲律宾,为63%,中国排名第二,由1995年的15.5%上升为1998年的54.2%,中国香港由1994年的3.3%上升为1999年的48.8%,而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越南则很低,分别为3.2%、1.2%、2.6%和8.1%

    1988年英国首先报道发现肠球菌对万古霉素产生耐药性。2002年5月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又报告,日本已发现首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抗拒万古霉素事件。2002年7月和10月美国正式宣布2株真正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这使医药界十分担忧,因为该药是人类目前对付细菌的最后抗生素。近年来还发现红霉素耐药溶血性化脓性链球菌。
  
20世纪80年代,合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上市时,临床致病菌对这类新型抗菌药物十分敏感,耐药菌株几乎为零。但经过20年的广泛使用,临床致病菌对这类新型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迅速上升。如大肠杆菌的耐药率已高达70%,幽门螺旋杆菌的耐药率则升至82%。
  
20世纪,人类曾经历与结核病的长期艰苦斗争,凭籍链霉素、异烟肼和利福平等有效抗结核药的突出疗效,一度有效控制了结核病的发展,并曾预期20世纪末可在发达国家消灭结核病。但上世纪80年末,我们看到了一个严酷的事实,许多结核病患者,用现有抗菌药物治疗,病情得不到控制,不少患者感染的结核杆菌出现了多重耐药性。
  
全球结核病疫情迅速回升,以至WHO不得不在1993年世界卫生大会上宣布结核病全球紧急状态,并呼吁迅速行动与结核病危机进行斗争。1995年全球因结核病死亡人数达300万,创1850年以来最高水平。
    全球有20亿人口受到结核菌感染,现有2000万结核病人,每年新发现结核病例800万-100万。
更为严重的是多种耐药病例的暴发流行已在许多国家和在区发生,如纽约、伦敦、米兰、印度、泰国、南非、爱沙尼亚和巴基斯坦等。
     WHO估计全球已有5000万人受到耐药结核菌的感染,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结核病人处于发生多种耐药病例的危险中。
   某些细菌菌株对特效抗生素产生快速耐药与新抗生素投放市场的速度几乎是相等的。据报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洋葱假单孢菌)及抗坏血酸克鲁依维尔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氯霉素、呋喃妥因四环素、复合磺胺、氨曲南均产生耐药性,临床几乎无药可用。

    2004年10月18日健康报有文章报道,我国常见病原菌耐药形势严峻: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超过90%;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唑啉的耐药率达100%;常见病原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已达50%左右。
    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天然耐药,也易在使用抗生素后发生获得性耐药。
  
致病菌耐药性的发生和蔓延已构成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为此,WHO发出警告:“新生的、能抵抗所有药物的超级细菌,将把人类带回感染性疾病肆意横行的年代。”
    因此,慎用抗生素是人类目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否则,人类将面临因滥用药物导致的无药可用的公共卫生危机。

1、2    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20世纪因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还引发了许多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成儿童听神经受损,成为引发后天性耳聋的主要原因。多年来对聋哑学校儿童调查发现,药物性耳聋在后天性聋哑患者中的比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调查年份                       所占比例
          50年代(1955-1956)              5.0%;  
          60年代(1963-1964)              11.2%;
          70年代(1974-1979)              19.8%-29.4%;       
          80年代(1981 –1989)            37.1%-66.1%;
          90年代(1997-1998)              71%。
       

  1990年我国有聋哑患儿为182万,其中由滥用抗生素造成的有100万人,并且以每年2-4万人的速度递增。

   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儿童使用四环素疗程过长,造成牙釉质发育障碍、骨生长受抑,使一代人的健康严重受损;
    ﹡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长期应用所致肾损害,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
    ﹡ 一些抗生素的长期应用引发肝、肾功能损害;神经系统损害;血液造血功能障碍;
    ﹡严重疾病应用广谱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治疗过程,可能导致人体菌群失调,甚至引发二重感染;
      一些耐药菌群在人体内的迅速繁殖,成为导致许多重症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

   防治措施
   
﹡最关键的是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杜绝滥用,减少ADR的发生;
  ﹡应熟悉药物的特点及毒性反应,以及防治对策;
  ﹡注意给药途径及给药浓度,尤其是注射给药;
  ﹡避免各种外用、体腔内给药;
  ﹡对特殊人群如新生儿、婴儿及体弱多病以及过敏体质儿童应加强药物选择和用药后监测。对  少儿使用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应慎之又慎。
    ﹡慎用危害重要脏器的药物;
    ﹡发现ADR时立即处理,视情停药、减量、改药。

2、  溯源:滥用严重

    造成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耐药性迅速发展,严重药物不良反应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严重滥用,即社会人
群对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非理性使用。

2、1 医药界的非理性使用

    A、无明确目标适应症条件下使用。如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和无明确指征的预防性用药;
    B、在使用的剂量和疗程把握上,未遵循“最小有效剂量,最短必需疗程”的原则。如无菌手术后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不仅造
成大 量浪费,而且最易诱导耐药致病菌株。
    C、药物的选用不按有效、价廉的原则选用基本抗菌药物,而首选价格高昂的新药、进口药。
    D、不首选对致病菌有效的窄谱抗生素,而青睐各种广谱抗生素,甚至多种联用。
  
 对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非理性使用,使这类药物成为临床使用最广泛的药物。
    北京儿童医院1991-1995年,抗生素占前15位畅销药的10-11位。
    2000年武汉地区医院用药情况统计表明:使用频度最高的前20种药物中,抗生素类药物占15种。

   WHO最新资料
    ﹡我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70%以上,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
    ﹡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58%,造成细菌耐药性的快速上升及播散。 

   医药界的非理性使用

    
医药界对抗菌药物的非理性使用是国内普遍存在的一大难题。抗菌药物的费用占全部药品费用比例,WHO为30%;《浙江省医疗机构管理考核》规定三级医院应为35%以下。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对细菌培养送检率要求为70%。
    据对全国八大城市的不完全统计1996年购入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经费占各类药品总金额的35.38%,近年已达40%以上。
    2004年10月18日健康报发表的中国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的一项10省市14家医院为期二年的最新调研表明:不同医院抗菌药物占全部药品费用比例差别很大,在14.8%-91.3%之间。细菌培养送检率仅24%-27%。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各级医疗单位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应小于50%;但实际的使用频度高达60%-90%。全国85所医院中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9%。其中,不合理应用在我国为40%左右。我院2004年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为85.71%;门诊处方中抗生素使用率为47.67%。

2.2农业和畜牧业的非理性使用
    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在农业和畜牧业中的应用非常普遍。
    据美国统计,所生产的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用于人类疾病治疗和用于农牧业各占50%。
    在农牧业领域中,20%用于兽医治疗用药,80%则为预防用药和促使动物生长用药,估计其滥用率高达40%-80%。

   农业和畜牧业的非理性使用
    我国某些肉食产品出口受阻的主要原因是抗生素超标。2001年11月香港怀疑从内地来的大闸蟹抗生素检测不合格。
    因此,避免农牧业中抗生素的滥用,特别是严禁滥用人类医用抗生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和畜牧业的非理性使用
    欧洲和澳大利亚近年来十分关注动物使用抗生素问题,并正在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
    为此,上世纪末,欧盟委员会决定停止螺旋霉素、泰洛星磷酸盐、维吉霉素用于家畜、家禽的饲养。严格控制阿维霉素、美贝霉素、杆菌肽锌、莫能星钠、沙利霉素作为生长促进剂的使用。


3、对策:合理控制
   3、1    加强临床合理用药
   3、2    实行药品分类
   3、3    依靠国家政策力量
   3、4    WHO的全球战略

 

   3、1  加强临床合理用药
      为提高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联合制订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04年8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发布实施通知。

     《指导原则》对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抗菌药物治疗及预防应用指征以及合理给药方案的制订原则进行阐述,并列出常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各种常见细菌性感染的病原治疗,以期达到提高我国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


   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
     ﹡非限制使用
     ﹡限制使用
     ﹡特殊使用
     ﹡医院细菌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所采用药物应与之相配合
     ﹡各医院应根据本院专科设置,收治对象及医院等级,制定本院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集
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疗效确切使用安全,不良反应较少价格相对较低医师可根据病情需要开处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较易引起耐药菌产生价格较贵有某种安全性原因,临床应用时可采取不同的限制措施-所有患者限制,不同人群或适应证、处方量限制、限会诊后用或限某些特殊科室使用等.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
    ﹡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
    ﹡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
    ﹡药品价格昂贵。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1.尽早确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
       开始用药前先取相应标本分离病原并进行
       细菌药敏试验
       危重感染者在送验标本后立即经验治疗
     2.根据药物的抗菌谱、药代动力学、适应证、不良反应等结合药源价格等选用抗菌药物
     3.按照患者的生理、病理状态合理用药
       新生儿、老年、孕妇、乳妇、肝、肾功能减退等患者
     4.抗菌药物需避免应用或严加控制的情况
       预防用药、局部用药、联合用药、病毒性感染、发热原因未查明者等
     5.适当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
     6.综合性治疗措施
     7.教育与培训-报刊、杂志、讲座、培训班等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等.

   抗菌药物协同的机制
      ﹡两药的作用机制相同-如SMZ-TMP
      ﹡两药的作用机制不同
          青霉素类与氨基糖苷类治疗肠球菌感染 
          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
      ﹡Β内酰胺类联合应用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三唑巴坦)
      ﹡抑制不同的耐药菌群-如抗结核药

 


   联合用药的条件
     ﹡抗菌谱应尽可能广,这对病原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尤为重要
     ﹡联合应用的两药中,至少一种对病原菌具良好活性,另一种也不宜为病原菌对之高度耐药者
     ﹡病原菌对两者无交叉耐药性,联合药敏呈协同或累加
     ﹡两药具相似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联合用药的适应证
     ﹡病原未查明的严重感染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
     ﹡需较长期用药细菌可能产生耐药者
     ﹡联合用药使毒性较大药物的剂量得以减少
     ﹡其他-加用易于渗入某些组织(如CNS,骨)的药,以更好的控制感染


   不合理联合用药的后果
      ﹡使耐药菌株增多
      ﹡使疗效减低
      ﹡不良反应增多(毒性反应,过敏反应)
      ﹡二重感染发生的机会增多
      ﹡浪费药物,增加医药费用
      ﹡给人以虚假的安全感,贻误正确治疗


3、2实行药品分类管理
    在上海居民家庭自备抗菌药物的调查中,发现80.6%家庭常备抗菌药物,92.4%来自医院和单位医务室。
      在自备抗菌药物的使用中存在用法不当、用量不规则、疗程不足和适应症不明确等问题。
有69.4%的人对抗菌药物不了解。许多人习惯一有头痛脑热或喉痒咳嗽,就自用抗菌药物。


   加强临床合理用药
      对上海某社区居民进行的感冒与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调查发现,因感冒使用抗生素占50.7%。
其中抗生素来源于医院占56.6%,家庭自备占32.2%,药店购买占11.2%。使用抗生素原因中,医生的决定占52%,自己认为有必要,占38.8%,亲友的建议,占9.2%。


   实行药品分类管理
      这种不明诊断,任意服用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做法,正是抗生素广泛滥用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加速致病菌耐药性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尚处在逐步落实阶段,病人在药店自行购买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现象还相当普遍。

  随着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进一步落实和民众对滥用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危害的进一步
认识,这类家庭滥用抗菌药物现象才有可能得到纠正。
  2004年7月1日实施的凭处方购买抗菌药物的规定,显然有助于改变这种混乱局面。


3、3  依靠国家政策力量
      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滥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影响全体民众健康和用药安全检查社会问题。
      根本杜绝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滥用,彻底消除由此造成的危害,需要依靠国家政策的力量,进行综合治理。


依靠国家政策力量
      上世纪末,WHO曾指出,“从推动合理用药的政治模式来看,药品不仅是防治疾病的物质和具有内在价值的可上市成果,也是国家政策的工具。”并指出有关用药问题是一个有着高度政治内涵的领域。
      从这一认识高度出发,有效杜绝社会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滥用,不仅关系着医药事业的进步和民众的健康安全,而且也关系着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事实上,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滥用,远不止是涉及医患双方的事务,它涉及对药品的研制、生产、流通和使用诸多环节,也涉及对文化、教育、商业、媒体宣传以及农业、畜牧业等行业的政策与管理。
    
 面对当前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滥用中所存在的严重问题,由国家在统筹全局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政策,靠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运作,保证政令畅通、措施到位,我们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滥用,彻底消除由此引发的诸多危害。


3、4  WHO的全球战略
      最近WHO提供了一个延缓耐药菌的出现和扩散的干预框架,《遏制抗微生物耐药性的全球战略》,主要措施有:
      ﹡减少疾病所带来的负担和感染的传播;
      ﹡完善获取合格抗菌药物的途径;
      ﹡改善抗菌药物的使用;
      ﹡加强卫生系统及其监控能力;
      ﹡加强规章制度与立法;
      ﹡鼓励开发合适的新药和疫苗。

        这项战略以人为本,干预对象是与耐药性问题有关并需要参与解决这一问题的人群,包括医师、药师、兽医、消费者以及医院、公共卫生、农业、专业社团和制药产业等的决策者们。改善抗菌药物的使用是遏制耐药性行为的关键。


WHO的全球战略---干预概要
      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出现是由许多相互关联因素引起的复杂问题,特别是抗菌药物的滥用。影响抗菌药物应用的因素很多,包括:知识的更新、医生与病人的相互影响、经济刺激、保健系统和各项规章制度等。

        一、病人 和公众 ,医生和药师
        1、教育所有医生和药师(包括药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使他们了解控制耐药性的必要性;
        2、加强所有医务人员对常见感染的正确诊断和处理的培训;
        3、教育所有医务人员注意影响他们处方习惯的因素;
        4、教育病人和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5、教育医生注意疾病预防(包括免疫接种)和感染控制问题;
        6、通过监督和支持临床实践(尤其是诊断和治疗方案)改善抗菌药物使用;
        7、监督处方和发药行为,利用同年龄组和组间比较,提供反馈信息,规定合理的抗菌药物处方;
        8、鼓励制定和使用各种指南和治疗规范,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9、授权处方管理者控制抗菌药物使用,规定可供选用抗菌药物的合适范围;
        10、将医生和药师的执业注册要求与培训和继续教育挂钩。    

        二、医院
        抗菌药物在医院中的应用率最高。因此,在遏制抗菌药物耐药这个问题上,医院这一环节显得特别
重要(在中国尤其如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来改善抗菌药物在医院中的应用,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其传播。

        1、建立感染控制程序,有效地控制医院内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2、制定并定期更新有关抗菌药物治疗和预防的指南及医院抗菌药物处方集;
        3、成立有权威的治疗委员会,负责监督抗菌药物的使用;
        4、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包括用量和给药途径;
        5、建立相匹配的微生物学实验室服务,如病原微生物的鉴定,主要病原药敏试验,并及时报告相关结果;
        6、做出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方式和感染特征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监测报告,并及时将其反馈给医生和感染控制部门。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研究者发现:在一定范围内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和使用量的变化可以导致病原菌整体耐药水平以及耐药病原菌感染率的相应变化。
      通过对医院或病区抗生素使用种类和使用量的调整,可以降低病原菌的耐药水平和耐药病原菌株的分离率。

      例1、西班牙1979-1997近20年间抗生素的消耗和病原菌耐药数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肺炎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水平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消耗量呈正相关;
      肺炎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水平与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消耗量呈正相关。
      例2、有研究发现,阿米卡星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消耗量与耐药菌株的分离率密切相关。
      例3、美国乔治州41个ICU进行的研究表明,万古霉素的使用量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密切相关。
      例4、临床使用邻氯西林和头孢菌素的增多,有可能促进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
      例5、减少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的使用量,增加第四代头孢菌素的使用量,可以大幅度降低革兰阴性病原菌的耐药率。
      例6、增加氨苄西林/舒巴坦的使用量可以明显降低奇异变形杆菌和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水平。
      例7、减少头孢菌素、亚胺培南、克林霉素和万古霉素的使用,增加含内酰胺酶抑制剂抗生素的使用,可成功降低临耐头孢他啶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率。
      例8、瑞典1994年启动一项针对抗生素与病原菌耐药的全国系统工程SRAMA(Swedish Strategic Program for Rational Use of Antimacrobial Agents and Surveillance of Risistance),采取有针对性有措施消除抗生素不合理的使用,使该国抗生素的消耗量短期内明显减少,同时病原菌的耐药水平也明显降低。
      例9、美国一项有效的控制感染的行动
      1993年9月,美国弗吉尼亚州医学院一个三级医疗中心内顽固性梭状芽胞杆菌属腹泻发病达到院内感染监控以来的高峰(18例,占出院病人的1.9‰)。
回顾发现,1991年院内平均每月4.3例(占0.45 ‰ );1992年每月6.4例(占0.65 ‰ );1993年达10.6例(占10.8 ‰ )
      专家研究发现,顽固性梭状芽胞杆菌属腹泻的发病很大程度上与克林霉素的广泛使用及对其具有耐药性的顽固性梭状芽胞杆菌存在有关。立即在医院范围内限制使用克林霉素。
      ﹡医疗成本降低:院内克林霉素的费用自1993年35000美元降至1994年3000美元,降低92%。
      ﹡感染减少:限制使用前12个月,月平均发病11.7例;限制使用后6个月,月平均发病5.7例;一年内降至每月5.2例;2年内为3.5例。
      ﹡耐药性降低:顽固性梭状芽胞杆菌耐药率,限制使用前6个月为91.5%;限制使用后 5个月为 75%;20个月后为39%。
      ﹡限制使用前克林霉平均用量为每月1119g,在限制使用的5个月内平均用量为每月151g,降低了86.5%。
     上述研究结果对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抑制病原菌耐药性快速增长,提高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成功率,以及抗生素使用监测的
准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表明,通过对抗生素使用的宏观调控,可降低病原菌耐药水平,并节约国家医药卫生资源。

 

   WHO的全球战略---干预概要

     三、抗菌药物在食用动物中的使用(略)
     四、各国政府和卫生系统的作用(略)
     五、药商和疫苗的开发(略) 
     六、遏制耐药性的国际干预(略)


  结束语
    以人为本,合理用药,
    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民族盛衰,匹夫有责,
    从我做起,责无旁贷。

网站首页 | 版本声明 | 医院简介 | 科室简介 | 专家简介 | 联系我们 | 后台登陆
Copyrights©2014 fdsyy.com 3308维多利亚线路安全 - 维多利亚老品牌vic3308 闽公网安备35098202000084号 闽ICP备05012217号-1
地址:福建省福鼎市古城南路120号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 技术支持:恒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