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与发展
我院药剂科负责医院药事管理、药品采购与保养、药品调配使用、临床药学、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监测报告等方面的工作,并承担大中院校实习生的实习带教工作,下设门诊药房、住院药房、儿科药房、中药房、富民病区西药房、富民病区中药房、临床药学室、药库等部门。现有职工80余名,副主任药师1名,主管药师17名,硕士研究生1名,是一个充满凝聚力、朝气和活力的集体,是一个学习型团队。
近年来,在院领导的带领下,药剂科脚踏实地,着眼未来,不断强化药事管理,优化工作流程,带动了整个科室工作与服务质量日益提高,每年的调配处方量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同时,药剂科工作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合理使用信息化智能管理,严格把好药品质量关,以优质的药事服务获得广大患者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药剂科的医疗、教学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逐渐成为了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专业团队。
调剂工作是重点
我院药剂科在福建省内首先实行住院、门诊敞开式柜台调剂服务的取药服务模式,提高了药房的工作效率,拉近了药师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得到了同行专家与广大患者的认同和欢迎;门诊药房开展用药咨询工作,保障了病患者的用药安全,不断探索药事的模式,以期更好的为临床和患者服务。
调剂服务工作是药剂科的基本工作,也是重点工作,调剂服务也是终末服务,终末服务的特点是就医过程中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引发患者对调剂工作的不满。因此,要提高调剂工作的满意度,必须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解决暴露在终末服务环节中的任何问题。基于对工作的这种认识,我们对医生处方差错、药品收费差错、药品紧急供应、药房内部调拨,病人投诉等都以方便患者、服务患者的角度认真对待,细致处理。
各种义诊活动中,处方调剂服务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去得早,中间忙不停,最后大收拾,走得晚,回来还要细清点,药剂科人员从不落后,争先参与。
服务工作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在每年处方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我们不断提高处方调配准确率,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等候时间。
临床药学是方向
为适应现代药学的发展及现行医改形势对医院药学的要求,我院的医院药学的定位也正从保证药品供应的传统药学阶段向临床药学阶段以及药学保健阶段发展,其管理理念、模式、手段等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院于2001年成立临床药学室,现临床药学室配有临床药师6名,参与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肿瘤内科的临床查房,分别已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所在病房的合理用药,也使分工不同的药师队伍与临床紧密联系,从不同层次、全方位地为临床服务。
临床药学室开展处方点评、医嘱点评、药事通讯、每周通报、抗菌药物使用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等工作,与检验科联合开展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和咨询项目,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促进临床用药更加安全、合理,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促进医学和药学的协同发展。
药事管理是基础
在医院进行跨越式发展的背景下,药剂科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各项方针政策,制定了完善的药事管理制度,严格按照GSP标准进行各类药品的管理,规范而有序的药品管理在省、地级多次检查中得到好评;严格执行公开透明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加强对药品中购进和在库存过程的管理,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与及时;对药品目录进行不断的修订,制定并完善了医院基本用药目录和《处方集》,为我院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加强对麻醉、精神药品、高危药品的特殊管理工作;处方质量管理初见成效,2005年以来药剂科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全院处方进行规范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处方合格率;同时,药剂科在保证日常工作的情况下,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药品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工作;在诸如“桑美台风”等灾害天气及食物中毒之类突发事件情况下,药剂科克服各种困难,为一线抢救提供了充足而安全的药品供应;2011年是卫生部进行抗菌药物管理专项检查的第一年,为了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我院成立了抗菌药物管理专项检查领导小组,药剂科根据相关文件定期进行抗菌药物处方抽查和住院病历抗菌药物医嘱使用评价等,进一步完善了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
新业务——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药剂科正积极申请独立开展有关“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的工作,给药方案的制定直接影响药物疗效,因此给药方案设计是十分重要的。而血药浓度参数,对于制定某些毒副作用大、安全性较低药物的给药方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准确的给药方案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药品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我国血药浓度监测(TDM)开展还很局限,但开展临床用药监护,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止药物滥用,给临床提供更合理的给药方案设计的数据参考,十分必要。
回顾过去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的前进方向,3308维多利亚线路安全药剂科将继续按照医院的总体部署,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科学发展,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做深、做细各项药事管理工作,将药学服务从“以保障供应型”向“以病人为中心服务型”转变,将药师的职能从传统的操作型向参与型、知识型和技术型转变,为促进医院药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您的服药方式正确吗?
提到吃药,医学专家指出:“是否能正确服用药物对疾病的疗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生活中有大约一半的患者服药方式不正确以致影响疗效。”
“干吞药品或躺着服药大错特错。”专家解释说,“人人都知道服片剂和胶囊时要喝水,这是便于将药吞下去。但仅‘喝水吞药’是很有讲究的,因为如果躺着服药(包括刚服药便躺下)有60%的药片不能进入胃内,只能滞留在食管中慢慢地溶解,而这将对食管粘膜产生不良刺激严重者可能引起食管炎。若这类不良刺激长期存在甚至会引起食管粘膜细胞病变,因此,服药时尤其是服用易引起食管损伤的药物时,要喝足200—400毫升水,才能充分冲洗食管使药物尽快进入胃内。”
“有些人习惯‘一口水送服药物’这也有问题。”专家称“大量实验资料表明,服药时增加饮水量能提高药物溶解度,加快达峰时间,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同时还能增加胃排空速度使药物迅速到达小肠提高吸收率。对溶解度低而剂量大的药物也能增加溶解量增加吸收量,从而提高血药浓度。”
专家提醒:“正确的服药方法就是在服药前先喝一口水湿润咽喉部,服药后再饮水200—400毫升。”一方面可以避免药物(尤其是胶囊剂)粘附于食管壁对食管壁造成损伤;另一方面有利于药物的运输、崩解、分布和吸收更好地发挥疗效。
您知道药物的饮食禁忌吗?
很多人知道某些食品搭配不当会成为“毒药”,而食物与药物也常常相互影响,一些食物可以影响甚至破坏药物的疗效。
据了解服用四环素类药物时,不能同时饮用牛奶及奶制品,因为牛奶中的钙质可影响四环素吸收而降低疗效;服用避孕药时应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动物肝等,因避孕药可降低血中维生素特别是叶酸和维生素B6的含量而这些食物含这类营养素较多;长期服用利尿药时应多吃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如土豆、冬瓜、西瓜、杏仁、橘子、葡萄等,因利尿药可使血钾减少而引起低钾血症,特别是合用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心脏病时更应注意以免诱发心律失常。
另外某些蔬菜(如洋白菜、卷心菜、大豆、萝卜等)可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减弱甲状腺药物的作用;在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时应忌酒,以免加剧药物的作用而引起中毒反应;服用降糖药、可的松类药物时应低糖饮食以免升高血糖;服用苦味健胃剂时,不可同时吃糖,否则会因苦味被掩盖而使药物作用消失;服用异烟阱类药物时不可与乳类食物同食,因乳类食物中的乳糖可减少人体对异烟阱的吸收。
使用抗生素的误区
医药专家一直在呼吁:中国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太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这是因为许多人对抗生素的使用存在误区。
误区一:
认为抗生素是退烧药而随意使用。如常见的伤风感冒伴发热病人使用抗生素治疗,虽然抗生素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是不能抗病毒,而感冒大多属病毒感染,随意使用只会增加副作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患了病毒性感冒后应到医院诊疗,一般不需要服用抗生素,只要加强护理,适当休息,多喝开水,给予易消化的饮食通常会很快恢复健康。”
误区二:
认为越是新的、贵的抗生素疗效越好。不少病人时常向医生点名要使用某种抗生素。其实每一种抗生素都有各自的适应症。职业医师根据病人的病因,配一些对症的抗生素才能取得最佳的疗效。
误区三:
随意应用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有些人哪怕是皮肤外伤、清除表浅的小囊肿等无菌手术,也一律使用抗生素。事实上如此滥用,非但预防不了感染反而容易产生耐药性。
误区四:
认为只要是抗生素就能消炎,甚至为使疾病早日痊愈,同时使用几种抗生素。殊不知,每种抗生素抗菌谱不同,用药不当轻则达不到理想疗效,反使药效降低,重则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危及健康。
误区五:
病情较重时,尚能按时按量服药,一旦病情缓解,服药便随心所欲。抗生素的药效依赖于有效的血药浓度,如果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因此一定要按照医嘱或药物说明书的要求按时按量服药。
抗菌药物知多少
细菌的耐药现象起初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早期曾经被认为是十分罕见的现象,以后发现对原来有效的治疗结果构成威胁。但人们相信新型抗菌药物的开发及药物的结构改造能战胜病原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优越感逐渐消失,越来越多滥用抗菌药物引起的问题出现。 因此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逐渐成为社会问题。
1、滥用抗菌药有何危害?
滥用抗菌药危害既多且大,轻则局限为个人,重则泛滥危害社会,以下扼要列举4个方面的危害:
(1)诱发细菌耐药;
(2)损害人体器官;
(3)导致二重感染;
(4)浪费医药资源。
2、儿童感冒是否需要服用抗菌药物?
儿童患了病毒性感冒后一般不需要服用抗菌药物,只要加强护理,适当休息,多喝开水,给予易消化的饮食,通常会很快恢复健康。引起感冒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病毒的种类很多,而且十分容易发生变异。所以,儿童对感冒一般没有免疫力,体质和抵抗力较弱的儿童,反复发生感冒的可能性就更大。
如果感冒合并了细菌性感染,如并发化脓性扁桃体炎、支气管或肺炎,往往病情较重,表现为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咳脓痰等,这时应到医院就诊,一般需应用足量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3、腹泻时为什么不能随便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腹泻未必全是细菌感染所致,如腹部受凉、对乳品、鱼、虾及蟹等食物过敏、因生活环境的改变使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会引起腹泻。有些腹泻,如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和夏季“流行性腹泻”系病毒感染所引起,而霉菌性肠炎是由霉菌引起。病原不同,治疗方法就不应该完全相同,所以用抗菌药物应慎重。
4、在选择外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什么?
首先,应该选择不经常或不作为全身使用的抗菌药物。其次,要对症下药:不同细菌造成感染的表现不一样,所选用的药物也就不一样。第三,不要长时间、大面积外用抗菌药物,以免经皮肤吸收产生全身性毒性作用或诱发耐药菌株的出现。
5、个人是否可以在零售药店随意购买抗菌药物?
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方便广大人民群众自我保健和药疗,我国对药品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所谓处方药,是指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生产,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的药物。我国的抗菌药物大多为处方药,鉴于其不良反应、耐药和滥用等问题,个人最好不要私自购买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