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忌口就是饮食禁忌。一名医生倘若不能较好地指导病人的日常生活,恐怕是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呵!饮食宜忌,也为治病之关键环节。
从学医伊始,就耳熟能详,在临床中常听到这样的会话:
“医生,我感冒咳嗽,水果能吃吗?”“水果富含维生素,对人体有好处,可以吃!”
“医生我胃疼,牛奶能喝吗?”“牛奶营养价值高,高蛋白高钙,可以多喝!”
几十年如一日,饮食宜忌陈陈相因,亦步亦趋,其中也包括许多高年资的医师。
那一年,我从浑浑噩噩中醒了过来,其情其境迄今记忆犹新:某市长夫人受凉后发热、咳喘,她本身也是市医院的工会主席,为其解倒悬的自然趋之若鹜。半个月过去了,夫人身热渐退,但是咳喘分毫未减,日夜倚息不得卧,急坏了市长及其幕僚。于是有人介绍时任市医科所所长的业师汪济美主任医师为她诊治。汪老师断为内寒外饮之证,处予小青龙汤加减2剂。初服1剂,咳喘大减,不料次日又见加剧。老师详细询问后,才知患者得病以来,为了“补充维生素”,每天都吃柑橘数枚。老师告诉说,这就是疾病迁延的根源,所谓独处藏奸。遂嘱原方照服,即日起忌食生冷水果!不日便告病痊。
由此,我不禁想起以前读过的《黄帝内经•灵枢经》有“形寒饮冷则伤肺”之古训,真是昔贤不我欺啊!
又有张冠李戴,以讹传讹的,如古方雪梨膏治久嗽,不少人便以为梨能治咳。一有患感,咳嗽未已,即食梨以求效,岂料愈食愈甚,以至于演变成慢性咳嗽。多年来,耳闻目睹多少病人只因小小感冒,不知忌口,恣啖生冷瓜果,以至久治不愈;医生也不明就里,随症敷衍。最终医者耗时耗精力,患者耗钱耗体能,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捧一顶“全面检查”过的诊断帽子,什么鼻后滴漏综合征、鼻窦炎、慢性咽炎、支气管炎、变异性哮喘、肺炎等等,去度日如年……这些病人找上门时,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会者不忙,忙者不会”这句老话!
说了半天,还是把“传男不传女”的三生秘诀交代如下吧:
其一,大凡外感咳嗽,应当忌食:柑橘梨蔗、饮料等生冷之品,与糖果糕饼、爆炒瓜子花生米,以及烟酒、煎炸辣酱等。
其二,胃病尤其是胃酸过多者忌食:柑橘梨柿、糯米一族如汤圆粿粽,与地瓜、南瓜、绿豆汤、花生汤、白糖水、冰糖水,以及牛奶、豆浆、白粥等。
常见一些胃病患者,即便诊断正确,用药妥当,由于不知饮食宜忌,还是时轻时重,旋休旋作,以至无从下手,欲罢不能!
初出茅芦的年头,常常叮嘱胃病忌食“酸辣生冷硬”5字诀,自以为全面、得体。临症既久,渐觉得“5字诀”不过是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又经日迈月征、星移斗转,逐渐发现了上述的一些规律性现象。
当然这些忌口有许多讲究,因为有关胃病的饮食宜忌众说纷纭,这里有个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问题。
譬如有人认为,胃病发作期宜少食多餐,可食稀粥、豆浆、橘子等;胃酸过多者,醋、胡椒等刺激性食物也不宜食用。乍一听闻,似乎不无道理。实际上,“多餐”的频繁进食,使胃壁不断蠕动、摩擦,也影响病灶的愈合;稀粥、藕粉、豆浆、橘子对胃病“寒证”,则往往弊大于利;而同样是稀粥,加红枣数枚同煮或以红糖少许调食,又可安胃和中。至于所谓刺激性的胡椒、生姜等,对胃寒患者则是各得其宜。若说硬的食品不能吃,偏有许多患者在胃痛时嚼炒槐豆或生花生仁,可缓解疼痛……芸芸众生相,实是难以言表。
还有,过去认为牛奶可缓冲胃酸,牛奶餐曾作为一种保护胃黏膜的治疗方法,甚至主张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时饮用牛奶。而目前认为,牛奶不但缓冲胃酸的作用不大,且因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可刺激胃增加胃泌素的分泌,使胃酸增加,故消化性溃疡等胃病忌予牛奶。毫厘千里,判若霄壤!
总之,苹果落地,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是牛顿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俺们呢也有两大发现,一是咳嗽的忌口;二是胃病的忌食。王荆公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半世经验在此匆匆表过,无非为与众博友分享。只是同行生意三分忌,教了钓鱼卖了溪,还请大家慎毋泄漏天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