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室简介
我院功检科脑电图室成立于1980年,目前专职人员共有3人,其中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2人。经过3代人的辛勤耕耘由最初的一台走纸脑电图检查仪成功发展为到今拥有多种现代脑电信息、脑血流频谱(TCD)、肌电信息检测仪器。科室肩负着全院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肌电图的检测工作,突出为住院及门诊患者提供准确及时的诊断资料,是医院不可缺少的重要的辅助应用科室。
脑电图通过脑电图仪记录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不仅能说明脑部本身疾病,对指导脑外诊断疾病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变化也有诊断最后价值。尤其是癫痫病,脑电图痫样放电是癫痫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我院脑电图室于去年更新了美国尼高力数字化脑电图监测仪系统,可根据脑电波特点,确定癫痫发作类型及痫灶定位指导,建立抗癫痫药选择及观察治疗效果。
脑电地形图则是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用于脑功能评定的一种先进技术,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去揭示脑在生理病理状态下的活动特征和规律。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是运用多普勒超声原理与低频率声波相结合,使声波穿透颅骨先天较薄弱部位,直接检测到颅内外大动脉血流动力学的一种无创性超声诊断技术。
TCD检测技术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好、直接获取血流动力学参数、价格相对低廉等优点。我院TCD室成立于2004年,经过多年的操作诊断和经验积累,TCD诊断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特别是在颅内外大血管狭窄和闭塞,锁骨下动脉盗血,大动脉炎等疾病诊断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和可靠的经验。
肌电图检查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及肌肉病、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的一项电生理检查方法。肌电图检查所诊断的疾病主要有运动神经元病、肌病、外周神经病变、臂丛神经损伤、神经根压迫症、面神经炎及重症肌无力等。我院肌电图室成立于2008年,除开展常规诊查项目以外还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脑电图是诊断癫痫的主要依据
不论人们在清醒或睡眠时,只要脑细胞处在生活状态,它都具有微弱的生物电(大约1∕106伏特),这种微弱的生物电一般很难将其记录出来。而脑电图机则可以通过各种电子技术,将这些极微弱的生物电讯号放大后转变为图形记录下来,形成脑电图,人们可以通过对脑电图的分析,了解脑活动的情况。
癫痫病的发病基础是脑细胞的异常放电,这种异常放电可以通过脑电图记录下来。因此脑电图是诊断癫痫及其临床分型的重要依据。虽然目前已有很多电生理检查技术,但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取代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作用。
如果癫痫正在发作时做脑电图检查,一般都可以记录为痫样放电。但实际上多数病人都是在未发作时做脑电图检查,也可以发现异常放电,只是阳性率比较低,仅50%左右。如增加各种诱发试验(如过度换气,闪光及声音刺激)阳性率可有所提高,因为有些癫痫在睡眠时容易出现异常波。
为了使病儿在检查时能入睡,可以应用药物(口服或注射)辅助入睡,但药物所引起的睡眠往往过深,脑电图可出现高大的慢波而掩盖异常的图形,因此最好是在不用药物的自然睡眠状态下做脑电图为好。为了使病儿能入睡,有些医疗单位采用“剥夺睡眠”脑电图检查技术。其方法是让病儿24小时不睡觉,或尽量缩短睡眠时间。在凌晨1—2点时起床,然后等到上午去医院进行脑电图描记。这时病儿已很困倦,检查过程中可以入睡。虽然这种检查能提高诊断的阳性率,但病儿却须忍受夜晚不睡觉熬夜的痛苦,家人也需要在一旁陪伴。
因此,国外很多医院都实行夜晚检查脑电图的制度,病儿只需在检查当天早一些起床,中午不午睡,晚上8点上医院检查,一般躺下后不久就能入睡。此时就可以描记出睡眠脑电图。这种方法病儿和家长均可免受熬夜之苦。
目前,国内很多医院还可以做24小时脑电图与视频脑电图的检查,这可以使脑电图的性能过滤得到提高。
脑电图异常不一定都是癫痫
脑电图是诊断癫痫病的重要手段。一个病儿被怀疑为癫痫时,一般都需要做脑电图检查。当病儿家长(甚至有些医师)见到脑电图报告单上写着“轻度异常”或“中度异常”时,往往就认为诊断癫痫没有问题了,其实不然。
引起脑电图异常的原因很多,所有影响脑功能的疾病都会引起脑电图的改变。发热、昏迷、中毒、服用某些药物或是饥饿等许多原因都可能造成脑电图异常。
脑电图异常的表现很多,如正常节律减少,慢波增多,左右不对称,图形杂慢,低电压等等,都称为异常。这些并不是癫痫的特点,但如有“痫样放电”则诊断意义较大。
痫样放电包括棘波、尖波、棘慢波、尖慢波,多棘慢波、高幅失律及突出于背景的节律性放电等。
但是,个别人即使有痫样放电也不一定有癫痫发作。一些与遗传有关的癫痫病儿,在他们的家族成员中,往往脑电图有异常,有时可以是痫样放电,但从未有癫痫发作,这时也不能诊断为癫痫。
有些人对小儿脑电图的特点不熟悉,有时把一些本属正常的现象误认为“异常”,最常见的情况是过度换气后出现的高波幅慢波。成人如出现此图形,应属异常。但在小儿则无多大意义。有时小儿在换气后连续出现每秒3次的高幅慢波,也不算异常,不能据此诊断为癫痫。此外小儿在思睡和觉醒中出现的慢波活动及睡眠中出现的顶尖波也不算异常表现,不能将其认为是痫样放电。
以上谈到脑电图异常不一定都是癫痫。同样,脑电图正常也不能排除癫痫。有时医师已观察到典型的癫痫发作,但做脑电图检查时未发现异常。所以,在诊断癫痫时,既需要做脑电图检查,更需要与临床密切结合,综合分析才能做出诊断。
脑电图检查临床适应症
脑电图(EEG)检查是通过脑电图波将脑的自发生物电放大后显现或记录下来的一种检查脑功能的方法。它方便、易行、无创,可了解脑的生理功能,又能反映脑的病理变化。
1、鉴别脑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如常见头痛、头昏、晕厥、晕倒、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抽搐,精神障碍、聋、盲等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
2、帮助癫痫确诊、分型,区别癫痫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区别癫痫与癔病或精神病,癫痫脑电图通过诱发试验可见癫痫放电波,而癔病则脑波正常,精神病人可见慢波及快波增多。
3、各种脑部疾病诊断、鉴别诊断:脑炎的早期、脑外伤、颅内血肿、脑脓肿、脑血管瘤、脑瘤及各种脑病和昏迷查因。
4、重复检查有助于脑血管瘤和脑瘤的区别,脑血管瘤一般经治疗数周后可见好转,脑肿瘤多继续恶化,脑瘤术后可动态观察是否好转和恶化。
5、帮助区别真性痴呆及假性痴呆:真性者脑电波有异常,慢波增多;假性者正常。
6、帮助判断脑衰老(脑动脉硬化)或发育障碍及脑死亡:提前衰老者脑波出现不符合年龄的节律慢化、泛化、前移及快波增多等。发育障碍者慢波也常低于其实际年龄应有水平。对昏迷病人,脑波平直无波,如排除机器故障,除外低温、麻醉药物等在24小时不能恢复者,应考虑脑死亡。
脑电图检查应做哪些准备
1、在检查前3天应停服镇静、安眠、抗癫痫药物和兴奋药物,因为这些药物都会抑制或兴奋脑电活动,使脑电图受到干扰,影响诊断的正确性。
2、检查前患者应适当进食,不要吃得过饱;也不宜饥饿,以免发生低血糖而影响正确诊断。
3、颞叶癫痫及有精神症状者,在检查过程中需有家属陪伴,以免发生意外。
4、检查前一天洗头,去掉头皮油脂,洗后禁用发油,否则检查时可因皮肤电阻过大而产生伪差。
5、医生需要对被检查者解释清楚,这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不必产生紧张和恐惧情绪。
6、被检查者在检查时,不要做咀嚼、吞咽动作,同时全身肌肉放松,情绪安定。对不合作的小孩,可给予镇静药(10%水合氯醛灌肠),记录其睡眠脑电图。
7、在脑电图检查过程中,医生常常还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进行诱导试验后再检查。例如让病人闭眼睛、过度呼吸、给予光刺激等,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可靠的诊断依据,患者应好好配合。
脑电图的作用是什么
1、用于癫痫的诊断:到目前为止,在癫痫的辅助诊断方法中,脑电图是最重要、最有价值和最方便的手段之一,除临床表现外,脑电图能够在发作及发作间歇期查获异常的脑生物电现象,若能重复检查并予以适当的诱发试验,其阳性率可达到90%以上。现在,随着脑电监测仪和动态脑电图的问世,可24小时记录和观测脑电变化,并能在发作时准确记录发作过程的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更具有准确性和科学性。尤其对临床上诊断困难的非典型癫痫发作、少见型癫痫和隐匿型癫痫,更有必要性,甚或起决定性作用。
2、用于癫痫的分类:各类癫痫的脑电图都具有相对的特征性。如脑电图显示为高度失律者多为婴儿痉挛,显示为3C/S棘-慢综合波者多为小发作,显示为间歇期棘波者多为大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等。局灶性癫痫波80%以上为局部性发作或精神运动性发作。临床上以发作时及发作间歇期的脑电图所见为基础,结合病灶的部位、病因及发病年龄来对癫痫进行分类,对临床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对一些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的病例更具说服力。
3、用于和其他疾病的鉴别:临床上有些发作性疾病易于和癫痫混淆,脑电图检查是鉴别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晕厥,它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一过性急性脑循环障碍所引起的短暂的意识丧失,临床上与癫痫小发作及晕厥性癫痫不易区别。晕厥患者脑电图间歇期正常,发作时多为不规则2~3C/S慢波,诱发试验不能得出癫痫波,而晕厥小发作有特异性棘-慢综合波,即使在间歇期也容易出现癫痫波,以此可资鉴别。
肌电图检查的临床适应症
肌电图(EMG)目前尚是一种新的诊断技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源于欧美,九十年代引进国内,陆续在北京、上海等大医院开展。肌电图检查的原理是它将神经肌肉兴奋时发生的生物电变化引导出,加以放大和记录,根据电位变化的波形、振幅、传导速度等数据,分析判断神经、肌肉系统处于何种状态,及记录神经在刺激下诱发的反应来判断:
(1)肌纤维受神经支配的状态;
(2)肌纤维本身的电生理状态;
(3)终板的功能状态;
(4)神经的传导性。
因此肌电图主要用于下运动神经元的疾病,即:前角细胞病变、神经根病、各种周围神经病、神经—肌肉接头病、各种肌肉病。从而有助于神经系统疾病和肌肉疾病诊断的检查方法,它包括肌电图和诱发电位两部分。
各个临床科室的应用:
1、神经内科常用于鉴别神经源性或肌源性损害,区别周围神经病是轴索损害还是髓鞘损害为主,或者是混合性损害,能协助判断损害的范围、程度,有时可以协助判定恢复的程度和预后。
2、骨科常用于确定神经创伤或压迫的部位、严重性与预后,判定神经吻合后功能的恢复情况。
3、耳科常用于耳源性面神经麻痹的功能判定。口腔科用于咀嚼肌功能及下颌关节的功能。
4、泌尿科用于研究膀胱及直肠的括约肌功能。
5、麻醉科用于观察各种麻醉药物及麻醉方法或肌松剂的效果。
肌电图的检查范围
1、各种原因引起周围神经疾病,出现手足无力、麻木、疼痛及其它感觉异常,尤其是双侧对称性出现者。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症及腕管、肘管综合症等。
2、各种外伤导致的神经损伤,判断神经损伤的程度,以及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3、面神经瘫痪的诊断以及判断可能恢复的快慢,是否会留下后遗症,及时指导治疗,协助诊断其它脑神经疾病如三叉神经痛等。
4、颈椎病、胸腰椎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肿物压迫等)导致的神经损害。
5、重复电刺激:用于神经肌肉接头疾病。主要见于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症、婴儿肌无力等疾病。
6、各种肌肉疾病的诊断:如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周期性瘫痪等。
肌电图检查前须知
1、做肌电图检查前一天要洗澡、洗头(勿擦发胶、头油);
2、穿宽松的内衣、裤,在检查时容易暴露上、下肢;
3、肌电图检查前要吃饱饭;
4、要停服新斯的明药18小时;
5、做肌电图检查时不要戴首饰;
6、检查时要关闭手机及BP机电源开关;
7、外伤病人第一次检查肌电图应在受伤后18-21天进行。